首页 >> 太白金腰

新能源汽车顶层设计落地:2025年占新车销量两成 公共充电网络定调“快充为主”玩具枪刀

文章来源:托管农业网  |  2022-12-07

新能源汽车顶层设计落地:2025年占新车销量两成 公共充电网络定调“快充为主”

本报记者 尹丽梅 童海华 北京报道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针再次得以明晰。11月2日傍晚,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15年发展指明方向。

《规划》指出,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新车销量总量的20%左右。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对《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分析称,相较于此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设定了更为合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并更多地将焦点放在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质量的突破上。

《规划》特别提出了对核心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要求: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突破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等瓶颈;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发酵设备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加强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

“国家在政策文件里频频提及公共充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让更多的玩家进入投资,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络铺设。在政策的引导下,目前这个领域的玩家已越来越多元化。”就《规划》提及的充电网络建设政策,智充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丁锐对记者如是表示。

记者还注意到,《规划》指出,制定将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纳入国有企业考核体系的具体办法。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常务理事长苏晖对此进行解读时向记者分析道,从此前的号召,到变成刚性要求,说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相关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视讯设备视程度越来越高。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当前国际汽车制造商对我们形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中国目前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差。“很可能将来我们在石油等传统能源的进口渠道方面会受到威胁和遭遇阻力,因此我们必须要立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

定调“快充为主”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充电设施的支撑,近两年,国家一直在持续推动对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11月2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15年内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规划》终于正式公布。记者注意到,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规划》特别提出,要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以使充换电服务的便利性得到显著提高。

其中,在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方面,《规划》强调,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燃气阀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新能源汽车销售与后端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业内一直有这个探讨,我认为一定是要先搭建起充电网络,才能有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和使用电动汽车,消费者在实际选购时也是重点考虑如何充电。国家在政策文件里频频提及公共充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让更多的玩家入场投资,降低门槛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络铺设。在政策的引导下,目前这个领域的玩家已越来越多元化。此前,充电桩的建设主要由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主导,现在则是能源、地产、交通等有资源者遍地开花,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出击。基础设施的完善带来的将是、新能源汽车更大规模发展。”丁锐对记者谈道。

在充电设施建设方面,此前的《规划》意见稿中提到,“合理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但《规划》中将快充为辅变更为了“快充为主”。

丁锐告诉记者,《规划》之所以提出要在公共充电网络实现“以快充为主”,是因为快充的经济效益最高,同时快充的用户体验也最好。“慢充效率很低,在公共用电场景,如果选择以慢充的模式去服务用户的话,那么一天的服务量是非常有限的,而快充一天的服务量是慢充的7~8倍。未来,慢充将会被替代。”

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公共服务领域一直以来是大规模推广的切入口。《规划》提到,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而此前,《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到的这一比例是100%,即“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

对于《规划》将新能源汽车公共领域应用比例从100%降至80%的调整,苏晖分析称,这是因为新能源汽车以及自动驾驶要大规模地发展,涉及到的充电设施等相关设备必须完成普及,只有在实现通用化和标准化之后,才能实现100%比例的推广运营。现在,国家需要停下来补这些方面的功课。

多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规划》将引导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领域应用推进,有望持续成为新能源汽车规模高增速、质量进一步提升、满足各类消费者需求能力进一步加强的动力。

寻求产业发展“质“的突破

《规划》一经发布便在行业内引起诸多关注。记者注意到,《规划》对未来十几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作了相关调整,从聚焦销量目标的达成,转向更加倾向于追求新能源汽车产业“质”的发展和技术突破。

《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2019年末工信部曾起草的《规划》征求意见稿里提到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25%”这一目标,《规划》正式文件调低了比例。

多位业内分析师告诉记者,25%的销量占比目标过高,即便是销量占比达到20%,也是一个需要做很多努力才能完成的一个目标。相较而言,调整之后的目标更贴近市场和实际。

我国从2009年开始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

然而,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面临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产业生态尚不健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新版《规划》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设定了更为明确的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突破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等瓶颈。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版《规划》还指出,制定将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纳入国有企业考核体系的具体办法。此前,国家制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中对此没有相关硬性要求。

苏晖分析认为,从此前的号召,到变成刚性要求,说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相关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他进一步分析道,这背后是因为国际汽车制造商对我们形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前几年,中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比较乐观,我们认为我们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面比其他国家走得要快,而且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占到了全世界新能源汽车总数量的一半,因此我们没有太大的危机感。这两年,国际汽车巨头纷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码。今年受疫情影响,全球汽车行业受到的冲击比较大,然而,疫情反而促进了德国大众、美国福特、日本丰田等国际汽车制造商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投入,他们的步伐正在加快,而我们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从当前来看,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方面还有很多需要‘补功课网站制作’的地方,如果我们再不有所作为,我们就会落后。”

苏晖进一步补充称,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与当前的国际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当前,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差,很可能将来我们在石油等传统能源的进口渠道方面会受到威胁和遭遇阻力,因此我们必须要立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跟随到超越和引领的历史机遇,将全面改变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形态,提供更广阔、更丰富的发展空间,也带来了颠覆性的机遇和变革。”近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举国体制优势、超大市场规模、庞大消费实力、新基建发展迅速、产业链韧性强劲,一系列中国特有的良好环境是保障汽车产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础底色。

(编辑:张硕 校对:颜京宁)

(责任编辑:冉笑宇 )离婚官司律师费
离婚房产律师咨询费用
上海离婚律师咨询电话
家暴出轨